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 组织架构
  • 现任领导
  • 联系我们
学院简介

           为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浙江”战略目标,落实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新工科”建设要求,满足卫生健康行业单位对“医、工、信”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2018年以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人员为基础,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01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由检验医学院委托培养。2020年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同年12月,经学校批准设立信息工程学院,整合学校与计算机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服务资源。学院现有校内实验(训)建筑面积共计1297.2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室13间、理实一体化教室4间、实验实训工具箱(总价值414万)、台式机总数 620 台,部署有matlab、信工代码云平台、信工网盘云、HIS源代码、百科园题库、满雨电子病历EMR系统、临床思维与决策训练系统等实训软件。

           学院现有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校级优势专业,以CDIO和OBE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引,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特色培养”为理念,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多角色参与教学、多单位承担培养、多项目实操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学生312人(截止2023年9月)。
           学院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占比23.5%,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占比94.1%,双师双能型占比70.6%。教师主持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本科高校“十四五”首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项,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胜奖1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案评比1等奖1项、2等奖1项、3等奖2项、优胜奖1项。

           近年来,学院获批各类课题28项、主编专著及教材5本,发表SCI及EI论文18篇,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成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推进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助力一流专业建设。参与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探索省级行业平台建设,推进学院学科发展,与浙江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基于国产化底座的自主安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入选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联合申报的“融合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病案自动编码及DRG运行分析系统研究”入选全国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学院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省内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三甲医院建有长期教学合作关系,与英特尔中国、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金唐软件有限公司、杭州医锐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满雨科技有限公司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金华广福肿瘤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
           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西班牙Someso综合职业培训中心等国外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拓展了渠道。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与Applied Computing应用计算机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与AI with Computer Science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可通过“3+1”模式完成学业获得双学位、“3+1+1”模式完成学业获得双学位及英国硕士学位。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工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提高质量的要求,凝练特色,开拓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发扬自身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具有医、工、信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医疗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医疗信息系统、医学应用软件、健康物联网等相关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各方面能力,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问题且具备较高层次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以满足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和社会对医工信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聚焦脑认知与疾病科学前沿热点领域,依托学校现有医学特色优势学科,同时融合脑科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等新兴学科,打造“数字医学前沿交叉学科群”,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学校引进认知计算神经科学、脑部重大疾病临床诊疗、脑分子影像等多名教授加盟前沿交叉院担任PI,并组建了杭州医学院数字医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2023年,学校以“前沿交叉院”为科技合作载体,与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强强联合,成立了杭州医学院-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疾病先进数字诊疗装备联合实验室。(数据更新于2023年9月)


           为更好地服务“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浙江”战略目标,落实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新工科”建设要求,满足卫生健康行业单位对“医、工、信”学科交叉融合复合型人才的旺盛需求,2018年以学校信息技术中心人员为基础,成功申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201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由检验医学院委托培养。2020年成功申报“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同年12月,经学校批准设立信息工程学院,整合学校与计算机相关的教育教学、技术服务资源。学院现有校内实验(训)建筑面积共计1297.2平方米,拥有实验实训室13间、理实一体化教室4间、实验实训工具箱(总价值414万)、台式机总数 620 台,部署有matlab、信工代码云平台、信工网盘云、HIS源代码、百科园题库、满雨电子病历EMR系统、临床思维与决策训练系统等实训软件。

           学院现有医学信息工程、智能医学工程2个本科专业,均为校级优势专业,以CDIO和OBE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引,以“成果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创新机制;校企合作、特色培养”为理念,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多角色参与教学、多单位承担培养、多项目实操的人才培养体系。现有在校学生312人(截止2023年9月)。
           学院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占比23.5%,硕士及以上学历学位占比94.1%,双师双能型占比70.6%。教师主持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5项,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3项,省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本科高校“十四五”首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重点教材建设项目1项,省产教融合“五个一批”协同育人项目1项;获得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优胜奖1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教案评比1等奖1项、2等奖1项、3等奖2项、优胜奖1项。

           近年来,学院获批各类课题28项、主编专著及教材5本,发表SCI及EI论文18篇,发明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成立医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推进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助力一流专业建设。参与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浙江省工程技术中心建设,探索省级行业平台建设,推进学院学科发展,与浙江长城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共同建设的“基于国产化底座的自主安全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入选省数字赋能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典型企业和平台,与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联合申报的“融合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的病案自动编码及DRG运行分析系统研究”入选全国医院新兴技术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学院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省内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和大型三甲医院建有长期教学合作关系,与英特尔中国、中国电子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浪潮集团、杭州安恒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众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宁波金唐软件有限公司、杭州医锐联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满雨科技有限公司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浙江省血液中心、浙江省中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浙江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市临安区第一人民医院、金华广福肿瘤医院等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关系。
           学院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西班牙Someso综合职业培训中心等国外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拓展了渠道。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与Applied Computing应用计算机专业,智能医学工程专业与AI with Computer Science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可通过“3+1”模式完成学业获得双学位、“3+1+1”模式完成学业获得双学位及英国硕士学位。
           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信息工程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扣提高质量的要求,凝练特色,开拓创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继续发扬自身办学特色,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具有医、工、信学科交叉融合知识结构,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处理和分析、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具备医疗大数据建模与分析、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医疗信息系统、医学应用软件、健康物联网等相关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各方面能力,能熟练运用知识解决卫生健康领域重大问题且具备较高层次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才,以满足生命健康科技创新发展和社会对医工信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近年来,学校特别重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与人才培养工作,聚焦脑认知与疾病科学前沿热点领域,依托学校现有医学特色优势学科,同时融合脑科学、认知计算神经科学等新兴学科,打造“数字医学前沿交叉学科群”,实现“弯道超车”快速发展。学校引进认知计算神经科学、脑部重大疾病临床诊疗、脑分子影像等多名教授加盟前沿交叉院担任PI,并组建了杭州医学院数字医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2023年,学校以“前沿交叉院”为科技合作载体,与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科学研究中心强强联合,成立了杭州医学院-澳门大学认知与脑疾病先进数字诊疗装备联合实验室。(数据更新于2023年9月)


查看更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